2025年4月15日,中基为(重庆)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重庆交通大学、成都养路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与重庆兴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316会议室联合举办《贵州省瓮安至开阳高速公路“防冰纳硅新材料”恳谈会》,就新型防冻养护材料研发成果、生产落地及技术应用展开深入研讨。

背景:破解冬季高速防冻难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贵州省瓮安至开阳高速公路地处高海拔山区,冬季低温凝冻天气频发,路面结冰问题严重威胁行车安全,传统融雪剂存在环保性不足、养护成本高等痛点。针对这一难题,重庆交通大学联合中基为(重庆)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组建科研团队,历时两年研发出“防冰纳硅新材料”。该材料通过纳米级硅基复合技术,可在路面形成长效防冰层,兼具主动抑冰与抗滑耐磨特性,有效减少化学融雪剂的使用,具有环保、长效、经济等多重优势。
作为该材料的唯一指定生产商,兴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建成智能化生产线,确保产品规模化供应;而项目业主单位成都养路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则依托数字化养护管理平台,推动新材料技术与智慧养护场景深度融合。
恳谈会:四方共话技术突破,擘画协同发展蓝图
李林总经理主持会议,中基为(重庆)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顾问董春生详细向客人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重庆交通大学产学研国内合作科董永武详细介绍了防冰纳硅材料的研发历程,和中基为(重庆)新材料技术研究的合作历史。 中基为(重庆)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技术总监殷黎明教授补充道:“纳硅核心技术,通过水解缩聚反应制备的一种新型功能性防冰新材料,纳硅涂层的烷基官能团与基材的羟基缩聚交联形成以高能硅氧键为主链的三维网状结构,极大提高了与混凝土结构的结合强度及变形协调性,消耗了水分,降低了碱性,提高了混凝土性能。综合采用材料科学、纳米技术、热力学、表面界面科学等学科特色,研发的防冰纳硅新材料具有微纳二元结构的超疏水表8面结构。该技术具有大疏水角、小滚动角的特点,并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在氯离子、硫酸根离子、二氧化碳的作用下能长效保持防冰性能。”
兴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方奎先生重点阐述了生产保障能力:“公司已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年产能达5000吨,可满足贵州省及周边地区高速公路的防冻及其他养护材料需求。同时,我们建立了全流程质量追溯系统,确保每一批次产品性能稳定。”作为应用端代表,成都养路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养护事业部负责人傅一表示:“依托物联网传感器与大数据分析平台,我们将实时监测新材料应用路段的环境数据与防冰效果,动态优化养护方案,实现‘精准防冻、智慧养护’。”
会议期间,四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明确将构建“研发-生产-应用-反馈”闭环体系,计划于2025年冬季前,在瓮安至开阳高速开展10公里示范段工程,并联合申报省级重点科研项目,推动防冰材料技术标准制定。四方代表共同表示,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防冰纳硅新材料在贵州高速公路养护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助力冬季道路安全通行能力提升。同时,以此为契机,结合各方优势,在基础设施养护全方位养护层面进行全面合作。
会后,成都养路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一行参观了中基为(重庆)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的实验室和新材料生产基地。


展望:科技赋能交通,守护冬季民生动脉
此次恳谈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在交通养护领域的深化实践。防冰纳硅新材料的落地应用,不仅将提升贵州高速公路冬季通行安全系数,减少因路面结冰引发的交通事故,更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未来,四方将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探索新材料在桥梁、机场跑道等场景的应用潜力,为全国寒区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养护提供“贵州方案”。
|